陕北婚俗礼仪的作用

时间:2021-05-17 作者:想到你我就硬了唉 来源:发型网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陕北枣乡,有许多与枣相关的风俗。<左传>"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说明很早以前,红枣就是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1、猪头祭枣树
  民间风俗。除夕时,陕北枣乡不祭天地,不祭人神,祭的是枣树。祭时把猪头放在供桌上,男孩掌刀,女孩捧碗;男孩大树干上砍一刀,女孩子便在刀口浇上一匙猪头汤。边确边浇边回答:“今年枣树好不好?”“好!”“结不结?”“结!”“结好多?”“结的数不清。”要是孩子发笑,跟在一旁父母就会惊吓变色,双双对树跪下,连连叩三个响头,严肃地向枣树陪罪,这样就不误枣子收成。
  2、吃枣的 各种 方法:早晨起来摘鲜枣吃,名为“露水枣”,又凉又脆。摘下鲜枣拌烧酒,放在缩口坛子里,用荷叶密封,春节开坛取枣待客,叫做“醉枣”。折下带果枣枝,挂在屋檐下晾干的“檐枣”。搁在炕席底下压扁烙干的是“炕枣”。剥核糖浸的是“蜜枣”。风味各不相同。
  过年用枣做面食,年糕、丝糕、花狸虎、豆包,总称“四大年吃”。五月端午用玉谷、粘米加枣做“粘饭”,做“刀切糕”,做粽子。此外还有枣窝头、枣饼子。
  用小枣酿制的老烧酒,俗名“枣木杠子”,后劲大,酒性烈,最具枣乡人的精神。
  近几年,每年枣熟季节都举行“红枣节”,中外游客不远万里前来领略枣乡风情。
  3、在陕北,还有一种别致有趣的求子习俗。女子婚后不孕,家里人就在八月十五这天到别人家“偷”枣子或核桃,或是在正月到多子多孙的人家“偷”灯、“偷”面狗、面鞋,被偷的人不但不责怪,佯装没见,而且内心祈祷着他们如愿以偿,枣(谐“早”)得贵子。陕北以产枣驰名远近,每到秋季,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的枣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枣子,这里的枣子个大、肉厚、核小、色浓、味甜。民间把祈求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心理寄寓在特有的物产上,赋予枣子以深厚的民俗意蕴,祈求早得贵子。



  由于习俗不同,各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老百姓,更是以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情演绎着他们民俗文化。
   我们且来看看这陕北人民的婚嫁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在旧时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多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而定。婚嫁仪式城乡大同小异,略有区别。

   儿女婚事,一般先由父母托媒提亲,经双方家长调查(诸如年龄、品行、门风等)同意后,即择日定亲。定亲一般由男方送女方家4色水礼(烟、酒、肉、糕点之类)、首饰、布料、粮食、衣物和彩礼,女方也给未婚夫馈赠鞋、帽或衣服等作为双方定婚之礼。
    双方同意定婚后,便是择日迎亲结婚,结婚为新婚夫妇一生最为隆重的仪式。

   结婚迎亲由迎人婆姨1—2人,男子数人组成(去时为单数,回来时与新娘合为双数),同时携带“离母糕”、“大馍馍”以及新娘上轿衣服、首饰品并抬花轿(没有花轿则骑毛驴)。还有锁呐鼓乐队,大吹大擂,去新娘家迎亲。届时新娘家备以丰盛酒席和佳肴款待迎亲宾朋。然后,女方家也同样约请本族和亲戚中妇女3至5人,男子7、8人组成送亲队伍,并携带陪送嫁妆前往送人。

   新娘坐轿或骑毛驴,均应面戴红纱巾,也叫“盖头”,一路上鼓乐高奏,路人争睹,热闹异常。 在新娘迎回进入洞房之前,婆媳之间互赠见面礼,生活特别富裕者互赠手镯、戒指、耳环等,一般平民则赠内衣、兜肚、针簪等。新娘、新郎进入洞房后,在旧时还有“踩四角”、“揩脸”、“上头(结发)”、“吃儿女扁食(意为多儿多女)”等风俗。而后设宴招待送人亲戚和前来祝贺婚礼的所有宾朋。

   入夜,则是闹洞房,由同辈年轻男女与新郎、新娘逗趣取乐,闹房内容,花样翻新,丰富多彩,兼大欢喜。闹房结束,新郎、新娘共进晚餐。最后是“送儿女馍馍”。旧时由婆母身着山羊皮袄,一手持擀面杖,一手以升子端馍头7个。用擀杖戳破洞房窗户纸,将馍投入洞房,并念念有词曰:“手里端个升子,来年抱个孙子,拦门敲一棍,孙子一大群”。以此祈求五男二女,后继兴旺。然后夫妻“收四角(床铺四角置放的红枣、核桃、银针、红线)”,同榻就寝。

   次日晨起,新娘梳洗打扮,谓之“开脸”。早餐后,新郎新娘出洞房举行礼拜。先拜祖先,次拜高堂,夫妻相拜,再拜媒人及所有亲朋来宾之长者,谓之“见大小”。凡受礼者均馈赠礼钱,置于盘中,由新郎端至洞房门口,新娘从盘中抓一把钱,谓之“抓拜礼”,所抓之钱属新娘之私房钱。礼拜后,开午宴,新郎新娘逐席斟酒礼拜,谓之“拜席口”。饭后亲戚宾客分别各自返回,至此,迎亲结束。

    次日,新娘陪同新郎回娘家,谓之“回门”。新郎回门期间,新娘家户内近亲分别宴请女婿客(新郎),新郎首次回门,宴请就餐均坐上席,不分老少长幼都应予新女婿敬酒(但下次再去岳父家则无此俗)。新郎新娘返回时,新娘父母同行而去,叫作“看回门”。双方父母,互称亲家,同桌而坐,频频举杯,促膝谈心,甚是融洽。至此婚礼仪式全部告毕。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