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时间:2021-05-31 作者:过期的信用卡 来源:发型网
1. 充足的安全感
作为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没有安全感,人便会心慌意乱、魂不守舍,容易衰老,引起不健康的心理(如抑郁、焦虑等),还可能使身体出现问题,甚至产生器质性病变。
2. 了解自己,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避免自己勉强去做超越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6562自己能力的工作,否则会力不从心,进而打击自信心。而过于劳累的工作不仅消耗心理能量,同时还有损身体健康。
3. 适度表达情绪,合理控制情绪
不良情绪需及时释放,不积累在心理以免造成心理压力,但要注意发泄的程度,否则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等问题。
4. 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与接触
每个人都有着多层次的精神需要,在与外界的接触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可以学习并调整自己的言行以便良好地适应环境。
5. 个性和谐统一
保持性格、能力、气质与兴趣等的和谐统一,让自己更加完整独立。
6. 不断学习,增强学习能力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知识也不断迭代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新的事物,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获得更多的成功。
7. 不定过高的目标
确定一个合理、合适的目标,而不是好高骛远,过高的目标只会使人产生挫败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8.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有正向积极和负向消极之分,人际关系的协调能使心理健康发展。
9. 适当发挥才能与兴趣爱好。
发挥才能和兴趣爱好时能增加个人成就感,内心获得满足,但不要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以免引起纠纷造成困扰。
10. 在合法的前提下满足个人需要
满足个人需要是无可厚非的,那会大大增加心理舒适度。但是满足需要的前提如果是违背良心或不合法律,那么良心的谴责及法律的制裁自然会给人造成巨大压力。



  一、 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7616462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 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四、自我意识正确,
  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 动机、兴趣、 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 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整个教育系统都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七、行为得体,
  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八、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



  引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被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33936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现代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青岛蓝天心理研究所 李玉宾老师的点评:
按照心理五行来讲,心理健康有五条标准:
1、具备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反过来讲,只会爱自己,或者只知道爱他人的人,心理是不健康的;
2、既能独处,又能够在人群中和谐共存;反过来讲,不能独处,或者不能与人和谐相处,那心理也是不健康的;
3、能尊重自己,也能欣赏他人;反过来讲,只知道尊重自己,总是轻视别人,或者过度自卑,不知道自尊,都是不健康的;
4、不但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别人也能理解;反过来,对自己不了解的人,或者对别人缺乏基本的理解能力的人,也是不健康的;
5、能够爱护自己,也能够爱护他人。反过来讲,只知道爱护自己的利益,对别人的利益冷漠忽视,或者过度爱护别人的利益,失去了对自己基本的保护,这些都是不健康的。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说法。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我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一、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二、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三、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四、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

六、心理康复能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56130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八、自信心。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九、社会交往。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

十、环境适应能力。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将这10条标准综合起来考察,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如何了。

我国另一位知名心理学家许又新先生提出衡量心理健康可以用三个标准。就是: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和发展标准。这三个标准,也要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

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等)。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过去、现在与未来)考察分析(而前两种标准主要着眼于横向,考虑一个人的精神现状)。发展标准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行动措施。

还有一位心理学者马建青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标准:

一、智力正常。
二、情绪协调,心境良好。
三、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
四、人际关系和谐。
五、能动地适应环境。
六、保持人格完整。
七、符合年龄特征。

以上列出了对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的不同的解释。尽管表述不同,但总的原则也差不了多少。



  自信



  1. 充足的安全感
作为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没有安全感,人便会心慌意乱、魂不守舍,容易衰老,引起不健康的心理(如抑郁、焦虑等),还可能使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33463身体出现问题,甚至产生器质性病变。
2. 了解自己,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避免自己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否则会力不从心,进而打击自信心。而过于劳累的工作不仅消耗心理能量,同时还有损身体健康。
3. 适度表达情绪,合理控制情绪
不良情绪需及时释放,不积累在心理以免造成心理压力,但要注意发泄的程度,否则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等问题。
4. 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与接触
每个人都有着多层次的精神需要,在与外界的接触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可以学习并调整自己的言行以便良好地适应环境。
5. 个性和谐统一
保持性格、能力、气质与兴趣等的和谐统一,让自己更加完整独立。
6. 不断学习,增强学习能力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知识也不断迭代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新的事物,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获得更多的成功。
7. 不定过高的目标
确定一个合理、合适的目标,而不是好高骛远,过高的目标只会使人产生挫败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8.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有正向积极和负向消极之分,人际关系的协调能使心理健康发展。
9. 适当发挥才能与兴趣爱好。
发挥才能和兴趣爱好时能增加个人成就感,内心获得满足,但不要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以免引起纠纷造成困扰。
10. 在合法的前提下满足个人需要
满足个人需要是无可厚非的,那会大大增加心理舒适度。但是满足需要的前提如果是违背良心或不合法律,那么良心的谴责及法律的制裁自然会给人造成巨大压力。

热门关键词